三掌门 >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> 二百五十四章:不降反升

二百五十四章:不降反升


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,开封府汴梁城的三万大军终于抵达了建康府(现在的南京,这个宋朝江南东路的首府。

        果然不出杜充大人的意料之外,对于开封府大军的擅自撤退,高宗小皇帝不但没有任何的怪责,甚至还在自己的行宫内亲自接待了杜充,加以安抚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小皇帝也知道单单是安抚还是不够,必须要加点料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经过一番思考,高宗皇帝决定把杜充升任为右仆射,并同平章事兼御营使。

        按照唐宋两朝的官职,都是以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综理政务。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)并为宰相。

        贞观八年,仆射李靖以疾辞位,诏疾小瘳,三两日一至中书和门下两省平章事,而“平章事”之名盖起于此。

        简单说来,杜充任的这个职位就是副宰相,兼管中书省和门下省两这两个机要部门,以及是整个御林军的大总管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说,在已经确定了吕颐浩作为执政宰相的情况下,这已经是高宗小皇帝能够拿得出手的最高的位置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问题是,即便是这样的一个位置,杜充依然不满足,不领皇帝的情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充派人向皇帝禀告说:“我中风了,不能够上班,等身体好些再说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《续资治通鉴。卷第一百五》中记载道:己丑,同知枢密院事杜充守右仆射,并同平章事兼御营使。充既升秩。自言中风。在告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充这种行为。简直就是目中人,欺君犯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以察言观色阿谀奉承而著称的武官,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胆大妄为?

        原来杜充已经完全知道了高宗小皇帝目前的情况和手中掌握的底牌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充刚刚回来的时候,在江宁镇遇到西去的张浚。两人相互交流情报,杜充这时才知道,经过多次的事变,小皇帝的手中居然没兵了。

        《续资治通鉴。卷第一百五》中记载道:留守杜充既还朝…充先行至江宁镇,与浚遇。屏人语久之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张浚的嘴里得知,朝中武力最强的韩世忠,他的部属在淮河地区全部被黄河大水所冲散了,甚至连去追击苗刘叛乱的士兵都是借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朝中最顺从皇帝的张俊,手中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八千兵马,其中有两千士兵已经被韩世忠所借用,一借不回头。

        除此之外,朝中还握有重兵的要算是刘光世了。但刘光世是出了名的听宣不听调,小皇帝很难指挥得动;而且刘光世手中的兵马也不超过两万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即是说,杜充带回来的这三万大军。已经超过了小皇帝手中的兵马数量。

        正所谓奇货可居,如今不跟小皇帝讨价还价。待何时?

        对于现在建炎集团的处境,杜充看得清楚,小皇帝也是心知肚明。

        经过了一连串的事变和磨练,高宗小皇帝的心智也变得越来越成熟,所以对杜充的礼之举并不介意,反倒好言相告,并给了杜充一个承诺:“久司留钥天下属望,将授兵柄,越次用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《续资治通鉴。卷第一百五》中记载道:上知其不满,且以允久司留钥,天下属望,将授以兵柄,故越次用之。制下四月,充即起视事。

        钥,是指钥匙,在这里代表军权;留,是保留;司,是掌握,控制的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高宗皇帝的承诺是,将要对杜充进行越级使用,把天下的兵权全都交给他,让天下的所有兵马都归杜充节制。

        很明显,面对的金兵的大军压境,面对着金兵的滔滔凶焰,高宗皇帝把杜充看做是唯一的一条救命稻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凭心而论,高宗皇帝这样的安排还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高宗皇帝身边的这些武将,论是勇武过人的韩世忠忠心耿耿的张俊又或者是老油条的刘光世,对上如狼似虎的金兵,都还没有取得过胜绩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满朝的文武大臣中,对金人唯一有胜绩的一支队伍,就是如今杜充辖下的那支开封府留守大军,也就是当年宗泽带出来的那支铁血大军。

        论是靖康二年宗泽对上完颜兀术的十三连胜,又或是建炎二年在汴梁城外让完颜粘罕老鼠拉龟,从下手,都是宋军极其难得的战绩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高宗皇帝对杜充一味忍让,委曲求全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充得偿所愿,中风的症状不治而愈,四天之后高高兴兴地上班。

        上班的第一天,杜充就以军方第一领导人的身份,向韩世忠和刘光世两人发出召集令,让他们带齐本部人马,一同镇守建康府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充有多少斤两,韩世忠和刘光世当然清楚,所以他们两人既不去建康报到,也不交出手中的队伍,硬挺着。

        韩刘两人都在刚刚过去的苗刘政变中出过大力,小皇帝也不好责怪他们,交涉了几次,也就不了了之。

        最终,韩世忠被调到镇江,改任为浙西制置使;而刘光世则被派往太平州(现安徽当涂,改任为江东宣抚使。

        《续资治通鉴。卷第一百六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

        辛卯,命尚书右仆射杜充兼江淮宣抚使,领行营之众十馀万守建康……御前左国都统制韩世忠御营副使刘光世……仍受充节制……时刘光世韩世忠各持重兵,畏杜充严峻,论说纷纭。光世又上书言受杜充节制有不可者六,帝怒,趣令过江,且诏毋令光世入殿门。光世皇恐受命,帝喜,赐以银合汤药。

        高宗小皇帝没有想到,正是他的这次忍让,才保存下韩世忠和刘光世这两支军队,建炎小朝廷的血本才没有被杜充胡乱挥霍,一次性输光。

        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次谚语很就在杜充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久,高宗小皇帝在张俊的护卫下又从建康逃回了杭州,并把杭州改名为临安府,龟缩在里面,不在露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志得意满的杜充带齐本部兵马,在建康府当起了敌前总司令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。未完待续。。)

        ps:谢谢靓女007大大框孔大大大大的打赏和支持。


  https://www.3zmwx.cc/files/article/html/17/17688/8214386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3zmwx.cc。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3zm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