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掌门 > [清]继后重生 > 第68章 祈福(八)

第68章 祈福(八)


恬贵人在太后屋外的廊上跪着,自称罪孽深重,因为她一个卑贱之人而令太后皇上母子失和,求太后降罪。

        玥琳都觉得李静冬只怕不是疯了!

        说到底,太后和乾隆终归是亲母子,而她便是再得宠也只是一个小小妃妾。

        自古以来就没有为了妃妾而跟母亲怄气的,便是如此,这妃妾也落不到好名声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着乾隆多么宠爱恬贵人,实则根本没有考虑过恬贵人的处境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和太后怄气,可不是因为太后派人去搜恬贵人的住处,致使恬贵人动了胎气;而是因为太后未经他的同意就直接去搜索他的宠妃的住处,让乾隆觉得他的面子受损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恬贵人到太后屋外告罪,也是被逼无奈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要乾隆和太后一日未曾和好,她就相当于被架在火炉上烤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脱簪请罪之举,在太后看来却是逼迫,是恬贵人用自己腹中皇嗣来要挟太后。

        玥琳在屋里听见外面的动静,她虽是不喜恬贵人,兼之恬贵人背后的家族还有可能就是此次巫蛊诅咒的始作俑者,但作为皇贵妃的身份也不得不在太后面前劝说:“恬贵人如今还怀着身子,前两日又刚刚动了胎气。恬贵人惹您生气,臣妾也很是生气;只是臣妾担忧会伤着她腹中皇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便是太后不听,这话她也得先说来,否则传说出去只会让乾隆觉得她这个皇贵妃无能失责,既未能安抚太后又不能护住皇嗣。

        就算是做做样子,也要做得让乾隆满意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如今被架在火炉上的人,可不止一个恬贵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若太后和乾隆都能退一步,自是海阔天空。其实母子哪有隔夜仇,只不过是乾隆暂且拉不下这个脸,太后也是真气恼乾隆宠爱恬贵人过盛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在宫中有七个孙子、四个孙女儿,明嫔腹中还怀着一个。可用不着她来要挟我。”太后理所应当地认为恬贵人就是仗着怀了皇嗣,才敢这般胆大妄为。

        莫说是太后还有别的孙子孙女,就算恬贵人怀的是皇上的唯一子嗣,太后也不会爱屋及乌因为这个孩子而对恬贵人和颜悦色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太后终究还是有所顾及。虽然说着让恬贵人爱在这里跪多久就由她去,但还是让荣秀姑姑出去将恬贵人拉走,听见她在外边的哭声就觉得烦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李氏气焰太盛,皇帝对她宠爱太过。待到她来日诞下皇嗣,岂非要叫她越过你头上,让她的孩子比永琮还要尊贵。”太后这话是同玥琳说的,玥琳只得作惶恐状:“皇上对恬贵人兴许便是一时新鲜,何至于此?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后却反问玥琳:“前些时日你可听到皇帝那边传来的动静?”

        玥琳一愣,就摇头不明于太后指的是乾隆宣召扬琴女之事,还是乾隆让恬贵人在御前日夜伴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北国有佳人,遗世而独立。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宁不知倾城与倾国?佳人难再得!(注释1)她真当自己是北国佳人了,想要让皇帝为了她,就连江山都不要了。”太后冷哼了一声,对恬贵人的不满愈发强烈,“这李夫人未曾倾覆了汉武帝的江山,她的两个兄长,一个秽乱□□一个投降匈奴,可真是一个倾国佳人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佳人本无罪,可奈何却被冠上了倾城倾国的名头,就不是她一个小小女子所能承受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直到听见外边恬贵人的声响渐弱,太后才逐渐舒展了眉头。

        从李家将李静冬打造为倾城美人,就注定了李静冬即便进宫也不会得到太后喜欢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以貌侍君者,色衰则恩驰,即便她得宠了十年八年也终究会有失宠之日。

        昨日舒妃听说太后不快,想起太后最喜欢听说书,就让云初请了一位行宫外的说书先生进来给太后说书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位说书先生讲的故事是,从前有一个边陲小国,盛产宝石、美人和宝马,邻国皇帝派出将军攻打小国,谁知这位将军实在是个草包,耗费了无数财力兵力都未能攻下小国,反而被小国以美人计勾引得他投降小国,娶了小国的公主做了驸马。

        显而易见,这个故事就是以李广利出征大宛损失惨重,最后还投降匈奴的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恬贵人既想要做倾国倾城的李夫人,就必然会有人用李家的不堪来攻击恬贵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家献女的目的也简单。

        纯贵妃苏若沅的娘家本是江南民籍,陈云缨和陆明玉也只是江南民女,但都因成为宫妃受到宠幸而恩及全家,抬旗赏赐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家认为恬贵人能比从前的纯贵妃还要受宠,诞下阿哥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恬贵人还只是贵人,但日后成为妃乃至是贵妃都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要乾隆野心勃勃地想要成为文治武功的古时圣君,开疆拓土平定叛乱,他就不会拒绝恬贵人这个倾国倾城的李夫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何况如今恬贵人已是有孕,只待恬贵人诞下阿哥,李家就是阿哥的母家,往后荣华富贵都不可估量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和太后相互怄气着,直到圣驾即将从行宫启程离开济南,乾隆来向太后问安后,母子关系才稍微和缓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还未过多久,玥琳就听到风声说太后和皇上又闹了不快。

        起因是乾隆觉得恬贵人在巫蛊之事也受了委屈,况且如今恬贵人已是身怀皇嗣,想要将恬贵人晋为恬嫔。

        希望这道封嫔诏书是由太后宫中所出,好给恬嫔长了面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后自是不乐意:“李氏刚侍奉在你身边,甚至还未完成贵人的册封,如何能直接册封为嫔?当年镶黄旗叶赫那拉氏大族出身的舒妃入宫即晋为嫔位,博尔济吉特氏出身科尔沁部也才是以嫔位入宫;如今李氏方才有孕,待她诞下阿哥再晋为恬嫔,旁人又岂敢多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乾隆愣了下才说道:“皇额娘多虑了。恬贵人慧质兰心,乃是儿子之所爱;莫说是小小嫔位,待静冬诞下皇嗣,照着规矩阿哥公主之母晋为妃位也是应当的。旁人又岂能因为这些事情而议论!皇贵妃和舒妃、令妃同样无所出,不也同样稳稳当当地坐在如今的位份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后都怀疑是不是恬贵人给乾隆施了什么咒法,让乾隆对她这般言听计从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皇帝既一意要册立恬贵人,又何必来问我这个老婆子的意思。”太后知道乾隆是想要她来下旨给恬贵人晋封,如今乾隆一意孤行,她插手不了后宫之事,也不会愿意给恬贵人长脸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如何晋封恬嫔都行,但这道旨意却不会是从寿康宫出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最终乾隆和太后此次也是不欢而散,乾隆却终究没有在次日就册封恬贵人。

        直到圣驾从行宫出来,已是三月中旬,就准备圣驾回銮。

        圣驾到德州,就登船沿着运河从水路回京。

        前世孝贤皇后就是在登船的当晚落水,并在德州去世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玥琳站在船上,只觉得行船摇摇晃晃,令她有些晕眩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主子,船上风大,不如先回里边歇下吧。”晚青扶在玥琳身边,低声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待到此次东巡回宫之后,你便要出宫了。”玥琳记得晚青是在东巡过后就要出宫嫁人,后来跟着夫婿到了江南,在十余年后还在江南曾见过晚青。

        晚青只是垂首应了是。

        玥琳轻笑着道:“我为你备下了一份妆奁,盼你出阁后能和夫婿和乐美满。”其实若能和乐美满,离开宫闱是唯一的路。

        曾经晚青也想像晚彤一样留在宫中,但迫于家里早已为她暗自选定了亲事,她也不得不在今年初冬出宫。

        能得到主子赏赐妆奁出宫嫁人,都已是莫大的恩典荣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天色渐晚,玥琳才回到船里,只是在经过龙船时听见乾隆和恬贵人还在里边作乐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袁禧就在恬贵人身边伺候着,正捧着扬琴在乾隆和恬贵人面前弹奏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搂着恬贵人觥筹交错,一盏接着一盏香醇入喉,就神色陶醉地同恬贵人道:“只可惜朕未能早些见到你,便能与你做夫妻。待到回宫以后,朕就晋你为嫔;等到你顺利诞下我们的孩子,就让你做恬妃。若你诞下男孩,我就将他亲自带在身边,让他日后做大清的巴图鲁;若你诞下女孩,她一定会像你一样美丽,我就册封她为固伦公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当真是已经烂醉如泥了;如今佳人在侧,美酒迷离,让他只想将满怀好听的话都说来哄美人听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前朝臣称乾隆和孝贤皇后为夫妻,都令他勃然大怒,如今竟能说出若与恬贵人早相识,定与恬贵人做夫妻的话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他若在清醒之时,也不会说出要尤为看重恬贵人腹中子嗣的话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则若传扬出去,只会令恬贵人成为众矢之的;再则是无论哪位皇子,年少时还好,只待长成以后,乾隆就会将皇子视为对他皇位的威胁。

        玥琳安静地站在外边听着,心里无波无澜。

        前世乾隆是否也已将这位美丽的恬贵人带上了龙船,是否也曾和恬贵人说过这样的话。

        是否——孝贤皇后也曾站在龙船外,亲耳听见了乾隆对恬贵人说出这样的话。

        前世的一切都不重要,前世的李静冬并未被册封为恬贵人,并未怀上皇嗣,也并未入宫为妃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都已经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只听见屋里的恬贵人在听见乾隆的话后,就声音婉转动听地娇笑道:“臣妾就替皇儿谢皇上恩典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即便如今乾隆还在酒醉中,同样也是君无戏言。

        何况如今乾隆这般宠爱恬贵人,就连先前许诺给明嫔的妃位都能许给恬贵人,又何况往后别的东西。


  https://www.3zmwx.cc/files/article/html/68011/68011936/6290649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3zmwx.cc。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3zmwx.cc